[高招]
关键词:数字
今年,我市普通高考共报名53917人,比上年增加7184人。其中,共有四类1746名照顾对象考生,涉及归侨3人(照顾10分)、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3人(照顾10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351人(照顾5分),少数民族考生1389人(照顾5分)。
关键词:新规
考生入场要进行“三对照”。今年我市重点加强从考生到考场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考生入场要进行指纹、照片、身份证三对照,发现异常的,由现场监考、视频监考、主考逐一重点核验。
每个考场配备三名监考。在县与县交换监考的基础上,每个考场配备三名监考,其中第三名监考为技术监考员,主要负责考生身份验证、防范通信工具作弊等非常规性监考事宜。
今年首次实行“裸考”。为加大考风考纪管理力度,今年高考将首次迎来“裸考”,考生不得携带通讯、计时、计算、存储工具和文具入场,只允许带准考证、身份证进场。每个考场都悬挂钟表,由考区负责统一解决考生所需考试文具。
实行现场监考和视频监考“双监考”。今年普通高考全部使用标准化考场,考场实施电子视频监控,并配置更新无线电信号侦测与屏蔽设备和隐形耳机探测器等。考试过程中,各级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全程开启,实行全程录像、定时回放、分级抽检。同时,各考点全部使用身份验证系统,采取考场监考进场比对、视频监考后台综合比对、考点主考重点比对认定和考试机构考后复审等一系列手段,严肃查处替考。
我市农村贫困地区考生,将继续享受“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三项政策,以此提高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例。
[中招]
关键词:新政
高中分配生占计划50%以上。高中招生各地分配生的比例要达到招生计划的50%以上,各县区分配生方案要上报市教育局批准备查,确保县域各初中学校公平公正地享受分配生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中心城区分配生方案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发。
高中择校生不超过10%。今年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收择校生比例暂按最高不超过本校招收非择校生计划数的10%安排,待国家有关部委文件下达后,按国家统一政策执行。
关键词:加分
中招有九项加分因素。普通高中招生政策性加分对象和标准:烈士子女照顾20分录取;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照顾10分录取。
归侨、侨眷考生照顾10分录取,台湾同胞投资者及随行眷属、所聘台湾管理人员凭《台湾同胞投资证书》,其子女报考普通高中的,照顾10分录取。
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双女家庭,其子女报考本县(市、区)高中时照顾10分。
派驻各地进行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队员的子女,报考当地普通高中的可照顾10分。
移民搬迁后5年内,移民考生在中招中照顾10分。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少数民族学校的照顾10分录取;报考其他学校的,照顾5分录取。
军人子女考生加分按照《教育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通知》精神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印发的《河南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要求执行。驻豫武警部队子女的教育优待参照执行。
获得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及其子女加分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执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解决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子女回国后入学问题的通知》,持有驻外使领馆出具的《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回国证明》的初中阶段回国的初中生,在初中毕业后参加我省统一组织的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不得重复加分。
关键词:录取
普通高中录取分三批进行。普通高中录取依据招生计划、考生志愿、考试总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坚持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
提前批录取:面向全省和全市招生的航空实验班、宏志班、国际班和全市班,7月15日前录取结束。
第一批录取: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生和择校生按照志愿次序同时录取, 7月25日前录取结束。
第二批录取:一般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统招生和择校生同时录取,8月20前录取结束。
普通高中录取中,学校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满为止,对不能录取者,录取学校应逐一提出退档理由,退档不符合招生规定的无效;录取工作在全省中招信息平台监管下进行,严格按照规定的录取时间节点确认录取,超时省教育厅将关闭录取系统;录取的分配生、照顾类考生,县区教育局和普通高中学校要在本单位醒目处公示三天,接受社会监督,市教育局将在南阳教育网公布所有分配生、照顾生和所有录取新生录取信息,有弄虚作假者,取消考生录取资格;普通高中录取无中招成绩的考生,或无志愿的考生,或已被他校网上录取的考生,按招生纪律严肃处理学校责任人。
[延伸]
关键词:规范
公办普通高中招生:除经省教育厅批准外,市外其他任何学校不得在我市开展招生活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各地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监控和管理,对因违反规定招生而产生的学籍不能注册等问题,将追究相关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责任。对违反此项规定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省教育厅将撤销其省级示范性高中称号,其他普通高中根据隶属关系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处罚。
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各民办普通高中招生简章和招生方案应报市教育局备案。民办普通高中原则上面向所在地招生,在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下,可以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招生,但应经学校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生源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意。民办普通高中不得自行录取无志愿考生,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计划,不得录取低于生源地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不得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
关键词:大班额
“大班额”:根本原因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学校建设相对滞后,学位供给严重不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市中心城区每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3-14所,县城每年新建、改扩建学校不低于3所,力度非常大。就2014年而言,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学位24000多个。
“择校热”:家长择校,实质是选择优质教育资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市教育局重点以强带弱,帮助薄弱学校提升内涵,提升质量。尤其是去年的市中心城区教学一体化管理,对快速膨胀优质教育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择校热”的温度会逐步降下来。
关键词:课业负担
补习班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其实质是课业负担问题。2000年元月,教育部就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我市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方面是控制,开展“减负行动”,明确提出“两控制、两禁止”,其中之一就是控制学生参加这样那样的补习班。一方面是抓好引领,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育公平
针对农村教育比中心城区薄弱,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发达地区薄弱的现实,我市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使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市政府出台了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各县区实现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到2015年7个县区实现均衡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所有县区全部实现均衡发展目标。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教师以及图书、仪器等优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缩小校际、区域、县城之间差距,让农村和偏远山区孩子与城市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