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是孩子们固有的个性之一,所以没必要试图强制性地改变,要做到适合的引导,让孩子自己走出去,父母可以利用文化中心的幼儿活动,或者一些体育活动等,多给孩子们提供与朋友们接触的机会。大多数孩子害羞是由于从小缺少与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造成的,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多喝小朋友玩耍,过程中慢慢变得更自信吧。
害羞、怕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与环境有关,指责、怒骂只会让孩子更退缩,不妨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打开孩子害羞、怕生的情结。
孩子害羞的原因是什么
1、留意让孩子害羞的环境
经常看见在公共场合大声批评斥责孩子,在亲戚朋友面前,数落孩子的是非这样的家长。爸妈或许觉得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妥,但对孩子而言,会让他觉得不安全、不自在、甚至打击孩子说话的勇气。所以,想改变孩子害羞、不自信的性格,家长首先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让孩子远离那些环境。
2、缺少社会交往
有的家长很少带孩子出去玩耍,与人接触少,缺少锻炼。对于这类孩子,首先家长要对他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出门与小朋友一起玩,孩子通过与小朋友的交往,会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模仿他的行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相应就减少了;家里来了客人时,可鼓励他为客人送茶水、搬椅子,积极回答客人的问题;父母带孩子上街时,鼓励孩子白已去购买东西;经常带孩子去串门。
3、批评过多
孩子难免做错事,不要总批评。应说明道理。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善于并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害羞心理会有所改善。父母应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任意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包办过多
孩子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发展 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期的孩子爱提问、爱模仿、爱做游戏。在行为上,喜欢争着做事,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常常表现出顽皮、不听话等倾向。这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父母如果总是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代劳。其结果就会压抑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胆怯心理。
如何改变孩子害羞的性格
1、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与众不同
孩子的害羞,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所以,要想让他们不害羞,首先的一点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与众不同,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在众人的眼中都是同样的,这其中的道理,就可以由家长们在生活中,以及日常的聊天中,慢慢灌输给孩子。
2、多让孩子去外面玩
小孩子都被家长“关”在室内,除了学习之外,他们最大的娱乐就是和家人一起,这样的生活环境,就让孩子失去了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孩子会更加内向和害羞,因此,家长们要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其他的小朋友来到家里玩耍,或者,多带孩子去接触外面的社会生活,多了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就会过得更加自由自在。
3、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要想孩子真正改掉害羞的毛病,那就需要孩子们真正做到一点,在众人面前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把握这样的机会,并且,让孩子亲自体验,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孩子们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他们内心的世界才会向外面的社会打开。
4、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很多家长喜欢外向活泼的孩子,但往往内向的孩子更有他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所以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否则孩子潜意识不愿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孤僻。
5、制定社交目标
与孩子面对面,一起讨论并制定社交目标。了解孩子感兴趣的社交活动,尊重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你们可以定期回顾总结的社交计划。社交活动可以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比如,一个爱踢球但又害羞的孩子,可以鼓励去参加足球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孩子自然会积极与成员互动,从而建立深厚的友谊。
6、不要让孩子尴尬
由于过去的阴影,一些孩子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受到公众批评。如果学生被要求进行公开演讲,请额外关注那些害羞的孩子,并为他们提供演讲指导,消除他们的担忧。如果孩子违反规定或者表现得非常焦躁,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请私下单独和孩子交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7、建立孩子对别人的信任
这种信任首先要由父母传递出来,也就是说,父母应该信任自己的女儿,可能她的有些话语显得很怪异,但是一定要读懂她的心思,尽量信任她,她愈被信任,就愈能信任别人。信任是亲近的基础,如果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学得信任,她也很难真正信任别人,这也是羞怯的成因。